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工作动态

共享茶园生态风,同筑百年复兴梦

2022年09月06日 09:45 浏览:[1469]

探究茶园合作社,集思脱贫新样板

      近日,安庆师范大学理工专业学院“共享茶园生态风,同筑百年复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桐城市永庭村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对永庭村的特色产业桐城花茶叶进行考察。探查永庭茶叶专业合作社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的重大作用。茶叶是桐城山区农民主要增收渠道,也是山区乡村振兴主抓手之一。永庭村以茶为媒,通过成立茶叶合作社,扎实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脱贫致富。

茶园合照_副本.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茶山上的合照


探寻城市底蕴,概览自然条件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桐城市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这便有了:“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的题辞。


2.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六尺巷的合照


      8月14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位于桐城市青草镇的永庭村进行调研。据了解,村名“永庭”二字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对派特务残暴酷刑而毫不动摇的共产主义战士——陈永庭烈士。全村国土面积1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12亩,山场面积高达16000亩。桐潜路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

3.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茶园基地的合照

      广阔的山场面积为开辟茶山提供了客观条件,但山场中能够种植茶树的面积却不大。能够大规模的在山场上种植茶树,得益于成立茶叶合作社,在村委会和茶叶合作社有规划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壤改良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4.jpg

图为永庭村枧山水库

      目前村内水库、林网、茶园、道路、沟渠、农田、楼舍构成了自然风貌,空气清新,绿树成行,环境整洁,民风纯朴,农民富裕——已成为该村的基本特征。在青草镇22个行政村中,连续三年被青草镇评为“先进党总支”、“目标考评先进单位”。山场开发和成立茶叶合作社,是永庭村走出的一条特色脱贫路,正带动着全村的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深入基层农户,创新合作道路

5.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茶叶农户的采访

      14日中午,实践团成员在合作社负责人的带领下,拜访了当地的村民和茶叶种植户。茶树的种植都给当地村民增加了一定的创收。


6.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合作社负责人的采访

      告别村民后,我们采访到了永庭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汪泽民,在调研中,他结合自身经历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永庭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从2013年,村民响应国家号召,全部搬到山脚下居住,山上的田地都空闲出来了,从2017年,我开始有这个想法,把这个山头上的茶叶往外销售,我自己也经营茶叶产业有些年头,有一定经验和基础,到现在发展了已有300多亩茶园,能够带动当地90多家贫困户,解决近300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国家政策非常好,乡村振兴战略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因此合作社有能力带动当地村民各方面发展。比如在挖机,田租,人工等方面。得到了村民们积极的响应。目前茶叶种植面积逐渐增加,茶叶的销路不断扩大。

8.jpg

图为茶叶合作社种植基地展示牌

      如今永庭茶叶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合作社的发展前景是越发广阔。


紧随党组领导,协力脱贫攻坚

9.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永庭村村委书记进行采访

      15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永庭村党群服务中心采访到了永庭村村委陈书记。经过陈书记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当地种植的茶树分为茶叶和油茶。茶叶和油茶都是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的产业。前三年投入大概一亩要5000元,盛产后每亩收益约4500元,纯收入大概3000元;油茶盛产采摘期四十年,每亩平均收益4000元。最重要的这个是可持续的产业。永庭村现有茶园1000多亩,油茶800多亩。下一步要大力推广这种模式,真正把枧山变成金山银山。

10.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委书记及合作社负责人在永庭村村部的合影

      永庭村在青草镇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村两委一班人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进步。目前中心村规划编制完成,中心村的农民集中住宅园区已初步形成,农户建房向小区集中,高标准、新设计的新型农民住宅小区将进一步改善本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真正实现科学规划,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人民富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功效。


体验茶文化,集思新方法

      采访结束后,合作社负责人热情邀请实践团成员体验品尝桐城小花茶,体验当地茶文化。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桐城小花,是桐城市特产,明清贡茶,史云‘其质不减龙井’。该茶生长于大别山东南麓的龙眠大山,与兰为伍,蓄天地芳华,按有机标准生产,形成物有‘兰韵’。因其形似兰状,色翠绿润,滋醇回甘,带兰香而得名,清小宰相张廷玉誉称小花茶‘色澄秋水,味比兰花’。”

11.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茶文化

      实践团成员品尝到小花茶之后,不得不称赞其名副其实。在与合作社负责人的交流当中,实践团了解到当地茶叶制作与销售的阻力:虽然小花茶品质高,但知悉的人甚少,同时村内对茶叶的加工程度较低,难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当地青年人外出务工,新鲜血液得不到补充,传统的销售通道难以获得拓展。在这些阻力下,高品质的小花茶无法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进而茶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12.jpg

图为桐城小花茶叶专卖店

      实践团了解到情况后,积极深入探究了当地的茶叶加工,销售个环节。在此方面,利用实践团成员的专业知识,对村内的茶叶电商平台提出了改进意见。在实践团的帮助下,为永庭村茶叶合作社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直播平台,不仅有利于打造当地小花茶特色品牌,更拓展了茶叶销路。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到当地的脱贫攻坚历史,了解到茶叶合作社在当地扶贫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坚定了同学们跟党走的信念,也更能理解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与不易。( 撰稿:学生记者吴浩、卢传旺    摄影:学生记者李慕寒、江家驹    审核:陈康、方薇、张平)